2025-09-24
来源: drugdu
174
【滴度医贸网专家回答】
医疗器械国际注册需重点了解以下法规框架及核心要求,涵盖主要目标市场和国际通用标准:
一、主要目标市场法规体系
美国(FDA)
法规依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 Act)。
分类管理:
Class I(低风险):如手术刀、绷带,通常需完成企业注册和产品列名,部分豁免510(k)。
Class II(中风险):如超声设备、输液泵,需提交510(k)申请(证明与已上市产品实质等同)或De Novo分类请求。
Class III(高风险):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需通过PMA(上市前批准)提交临床试验数据及生产设施检查报告。
质量体系:需符合FDA QSR(21 CFR Part 820),涵盖设计控制、生产过程验证等。
特殊要求:高风险产品需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与有效性,部分产品需提交动物实验数据。
欧盟(MDR/IVDR)
法规依据:
医疗器械法规(MDR 2017/745):覆盖普通医疗器械。
体外诊断法规(IVDR 2017/746):覆盖体外诊断设备。
分类管理:
I类(低风险):如医用口罩、手术手套,需自我声明符合性并指定欧盟授权代表(EU AR)。
IIa/IIb类(中高风险):如X光机、透析设备,需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审核技术文件及临床数据。
III类(高风险):如人工心脏瓣膜、HIV检测试剂,需通过公告机构全面评估并纳入EUDAMED数据库。
核心要求:
临床评价报告(CER)需包含等同性分析或临床试验数据。
唯一设备标识(UDI)系统,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
上市后监督(PMS)计划,定期提交定期安全更新报告(PSUR)。
中国(NMPA)
法规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21年修订)。
分类管理:
第一类(低风险):如医用冷敷贴,实行备案管理。
第二类(中风险):如超声诊断仪,需省级药监部门注册审批。
第三类(高风险):如血管支架、植入式脑起搏器,需国家药监局审评并核发注册证。
核心要求:
临床评价路径包括同品种比对或临床试验(高风险产品必须)。
唯一标识(UDI)实施分阶段推进,2026年起覆盖所有第三类医疗器械。
创新产品优先审评通道,审批时限缩短至1年内。
其他市场
澳大利亚(TGA):分类与欧盟类似,但部分产品(如软件类医疗器械)需额外提交网络安全评估报告。
日本(PMDA):需通过指定认证机构(RCB)审核,高风险产品需提交临床试验数据及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
加拿大(Health Canada):分类与FDA一致,但需提交加拿大代理人信息及双语(英/法)标签。
二、国际通用标准与协调机制
ISO标准
ISO 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覆盖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全流程。
ISO 1497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系统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风险。
IEC标准
IEC 60601系列:医用电气设备安全标准,涵盖电气安全、电磁兼容性(EMC)等要求。
IEC 62304:医疗软件生命周期过程标准,适用于软件类医疗器械。
全球协调工作组(GHTF)与IMDRF
推动各国法规趋同,例如:
唯一标识(UDI):全球主要市场均要求实施UDI系统。
临床评价技术文件(CTD):统一格式要求,简化多国注册流程。
三、关键合规要点
分类准确性:错误分类可能导致注册失败或后续监管风险(如低风险产品按高风险要求提交资料)。
临床证据充分性:高风险产品需提供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中风险产品可通过文献综述或同品种比对支持。
质量体系覆盖性:需确保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与实际生产流程一致,避免“两张皮”现象。
标签与说明书合规性:
需包含适用范围、禁忌症、警告信息,并符合目标市场语言要求(如欧盟需24种官方语言版本)。
上市后监管响应:需建立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及时更新风险评估文件(如欧盟的PSUR、美国的PMA年度报告)。

您已成功订阅,无需重复提交。
确认
请输入正确邮箱!
订阅
邮件订阅热门医贸资讯,了解第一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