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来源: drugdu
36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8月27日晚间,兴齐眼药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2,742,877.5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4,826,054.80元,比上年同期大增97.75%。
公司作为以眼科药物细分领域为主营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持续聚焦眼科领域,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目标,夯实前期发展成果基础,深化资源整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积极有序推进并落实各项重要工作和经营计划的开展,实现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巩固核心竞争优势,优化生产布局,拓展销售市场。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生产中心通过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稳定运行、车间项目建设与升级、生产线新增产品规格改造等,显著提升产线兼容性,极大地提高包装联线运行稳定性;全面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工作流程、工作效率及生产合规性的提高;搭建能源管理体系数据平台,推进统计分析无纸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对污水站系统进行了全面维护与升级,提升了系统处理能力与可靠性、实施空调系统活性炭周期性科学更换管理,在保障空气质量的同时优化耗材使用等措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质量中心积极开展无菌附录升版及CCS(污染控制策略)项目,全力推动新法规的落地实施与2025版药典升版工作。同时,深入推进9000 体系及GM 管理流程的优化,参与新生产线与新项目的建设及验证。在责任落实与制度完善上,切实履行MAH主体责任、不断健全MAH管理制度,并积极开展新品种委托生产相关工作。
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作为公司持续进步和创新的目标,加快推进研发管线的全面化、差异化布局。公司高度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不断加强在创新药领域的研发力度,研发中心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同时积极与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建立以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联合开发为辅的研发模式。实现稳步提升、持续改进的研发管理。依靠敏锐的行业前瞻性、多年来积累的眼药研发经验、稳定可靠的研发团队、先进的研发设备,公司在研发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成果,拥有较强的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研发取得累累硕果:公司申报的伏立康唑滴眼液目前已取得Ⅰ期临床研究报告;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已开始Ⅲ期临床试验。截至 2025 年 6 月,公司申报的 SQ-22031 滴眼液已取得Ⅰ期临床研究报告并开始治疗神经营养性角膜炎Ⅱ期临床试验,该产品为 1 类治疗用生物制品,临床拟用于干眼症、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其中神经营养性角膜炎于2023年被列入我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在市场营销拓展方面,公司秉承“经营健康、协同共赢、引领发展”的营销方针,以中国眼科疾病患者为中心,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提升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期望与偏好的能力,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以客户满意为目标,持续发挥多年眼科药物的深耕优势,大力推动全渠道营销模式的新发展,实现更大程度的市场覆盖,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品牌美誉度。2025年,公司积极推进近视防控三级网络建设,和国家眼部疾病临床中心共同推进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推动规范儿童近视防控诊疗。公司的专业化学术推广团队积极推进市场准入与规范用药,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长期慢病管理提供创新和普适的解决方案。
从市场环境来看,全球眼科药物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中国眼科药物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医疗检测手段的提高及人们对疾病治疗要求的不断提升,眼科药物产品呈现“细分化”趋势。眼科药物剂型也由单一的滴眼剂逐步增加凝胶制剂、缓释制剂、纳米制剂等剂型,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工作学习压力增大、电子产品使用过度、用眼不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眼科诊疗人数持续上升,各年龄阶段均出现了不同的眼科疾病患者。其中,青少年人群以近视等疾病为主,根据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数据,2022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1.9%,其中 6 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 36%,初中生为 71.6%,高中生为 81%;中青年人群以干眼症、视神经炎等疾病为主;中老年人群以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等疾病为主。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对于眼部健康也越发重视,未来市场下沉将为眼科行业发展添加助力,市场规模持续不断扩大,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