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医疗们的“一厢情愿”

2024-10-23 来源: drugdu 77

头部玩家瑞思迈的业绩表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2024年财年,瑞思迈仅设备收入就达到了24.44亿美元。而作为“剃须刀+刀片”模式的又一案例,家用呼吸机的带来收入不局限于设备。2024财年,在设备之外,瑞思迈耗材收入规模达到了16.57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4%,增速要远远高于设备;并且,瑞思迈还打开了SAAS业务模式的空间,收入规模达到了5.84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17%。

设备、耗材、软件三轮驱动的模式下,瑞思迈2024财年总收入规模达到46.8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10.21亿美元。在庞大的医疗设备行业,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头部,但在细分领域绝不容忽视。领头羊的出色表现,自然吸引了国内诸多选手的布局和憧憬。鱼跃医疗、怡和嘉业等企业纷纷踏入家用呼吸机领域。在它们的设想中,国产设备崛起的逻辑线清晰明确:中国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国产替代故事上演,出海进一步打开新空间……

确实,国产家用呼吸机选手们面临着巨大的机遇。然而,立足现实,对于部分国内企业来说,它们所憧憬的未来,也可能只是美好的愿景。当前我国家用呼吸机市场规模仍处于发展阶段,渗透率较低,随着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销售渠道的优化以及居民健康管理意识的增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业务潜力巨大——鱼跃医疗半年报。在鱼跃医疗的设想中,国内家用呼吸机市场的爆发,除了要靠自身努力,似乎只缺一个“居民健康管理意识的增强”的东风。

确实,这是关键要素之一。家用呼吸机的核心场景,是慢性呼吸疾病,主要以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SA的症状,也就是我们说的“打呼噜”,长期会导致患者的精神状态不佳,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冠心病等;COPD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会损害患者肺部并导致进行性肺功能下降,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和呼吸困难,不仅可能损害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

不管是OSA还是COPD,在初期并不致命,且大家可能会认为只是小毛病,并不严重。所以,只有在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的情况下,相关治疗渗透率才能得到提升。然而,健康意识提升,某种程度上对于家用呼吸机来说,会带来增量,但也会减少需求。诱发OSA、COPD的最核心因素之一,是肥胖。因此,随着这两类疾病患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他们势必会加强减肥。

美国的调查显示,当前越来越重视健康的年轻一代,健康趋势日益增强,长远来看导致全球肥胖率下降。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2018年的一项研究报告称,80%的千禧一代在选择食物时考虑健康益处,而婴儿潮一代的这一比例为64%。GLP-1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因为,在减肥方面,GLP-1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公认,并且风靡全球。

实际上,GLP-1也有望治疗OSA。今年4月份,礼来的III 期SURMOUNT-OSA试验的顶线数据显示:GLP-1单独使用,和联合气道正压通气(PAP)在OSA患者中12个月之后,两组的总体结果都是积极的:PAP加GLP-1组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降低62.8%,而单独使用 GLP-1治疗时AHI降低55.0%。

虽然联用效果更好,但这一结果仍然成功地引发了投资者恐惧,以至于在结果公布的当天,瑞思迈股价应声下跌6%。核心原因在于,GLP-1的广泛使用,可能减少家用呼吸机的需求。一切还有待临床与时间的验证。但是,当新技术闯入市场,家用呼吸机的处境显然是变得更加微妙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国内家用呼吸机的渗透率提升逻辑,无可辩驳。国内OSA诊断率不到1%,患者很难将OSA的典型症状(如日间嗜睡、疲劳)与睡眠呼吸疾病联系在一起,这导致大众对OSA这一疾病的认知度很低,更别提疾病诊断率。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统计,中国OSA诊断治疗率不到1%,远低于美国20%的诊断率。

COPD也是如此。由于患者对COPD疾病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国内诊断率不足26.8%,作为对比,美国诊断率68.3%、控制率20.2%。目前,国内远低于美国同期的COPD诊断、治疗指标,导致死亡人数远超肺癌,社会负担较重。考虑到巨大的差距,渗透率提升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国内市场潜力究竟如何,可能仍有待商榷。

因为,国内家用呼吸机的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不仅受到居民健康意识高低的影响,更取决于谁来买单这一关键问题。放眼全球市场,家用呼吸机大约60%的收入来自美国,40%来自世界其他地区,亚洲国家占比相对不大。这一比例差距背后,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包括美国及部分欧洲等市场,家用呼吸机都属于医保范围。

以美国为例,Medicare承担80%费用,患者自费20%(设备+耗材),Medicare会持续支付13个月的设备租金,在连续使用13个月后,设备所有权归患者所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则是按医疗服务费用报销,比例为100%;土耳其则是按产品规定报销额度。而目前,国内以全自费为主,所以整个支付群体范围,必然会比医保覆盖的海外市场相对更窄。所以,即使渗透率提升,但在支付能力受限的逻辑下,市场规模可能也是薛定谔的。除了国内市场,出海也是家用呼吸机的核心逻辑之一。在疫情的催化下,国产呼吸机迎来了出海的良机,加速了海外品牌的建设过程。

正如上文所说,家用呼吸机大约60%的收入来自美国。在这一大前提下,国产设备如何攻占核心市场显得尤为关键。不过,国内企业要想进入美国市场,并获得医保的支持,看起来并不容易。美国医保市场在HCPCS同一编码下的设备价格一致,且患者在购买呼吸机时是由DME垫付资金给到供应商,后续在满足医保报销条件后,医保才会把货款给到DME。对于DME来说,要考虑两个因素:医保回收成本以及进货价。

进货价不难理解。在上述支付模式下,进货价更低,DME对应的利润也会更高。而医保回收成本,指的是其能否顺利从医保收到报销费用。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医保才会报销。前述条件指的是,CMS(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要求患者在治疗的前3个月内符合依从性要求。依从性定义为,在连续30天内70%的夜晚每晚使用该设备至少4小时。换句话说,依从性更好的产品,获得报销的概率更大,价值也会更大。

对应来看,国内产品确实在进货价层面具备优势。如下图所示,怡和嘉业美国代理商给到DME的价格,比迈瑞思低10%左右。不过,从医保回收成本看,海外巨头优势更大。例如,瑞思迈因通过不断的迭代产品,以及互联网的打法,将其依从性提高到了87%左右的水平。

而在过去,仅仅使用呼吸机设备的情况下,依从性只有在50-60%,差距显而易见。很显然,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出海不仅需要在产品端做的更好,还需要在改善依从性端下功夫。面对海外巨头的先发竞争优势,除了价格优势,国内企业还需要在海外产品研发、运营、市场洞察等多方面,做得更好。

https://mp.weixin.qq.com/

责编: editor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