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博生物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 对话总经理赵谦女士:国产替代进入冲刺期,密钥在哪儿?

2024-10-10 来源: drugdu 103

“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最热词条之一,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术语的升级,更是时代变革进程的映射,藏着未来产业发展的脉象。在今年国家颁布的多个报告与文件中,生命科学领域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目前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浙江、江苏等省市均陆续发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文件,细化落实。

当前,生命科学领域正处于快速变革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众多杰出学者在国际间学成归国后,极大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医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生物制药、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发展尤为具有景气度。

医疗行业业态虽波云诡谲,但规律总是如出一辙:远方传来的震动与声响,会给每一个敏锐的人以提示。全球化资本跑马圈地的趋势在生命科学领域尤为明显,跨国企业在全球整合布局,也在中国市场进行扩张,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产业架构。

在这一背景下,资本的力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重塑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演进路径。众多成功企业接二连三的跨界投资,尤其聚焦于精准医疗与疫苗研发的前沿阵地。它们或内部孵化大健康相关部门,或利用投资并购方式,积极拓展其在健康产业的版图,这无疑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迈向新的高度,也加速了生命科学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的进程。

可以看到,资本的深度关注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了充足的研发资金和市场支持,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率。通过投资具有潜力的企业和项目,不仅促进了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更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与人才的竞争和培养热潮。

在科学界与资本界等多种力量的加持下,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逐渐走在世界前列,获得占位。尤其是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技术在治疗癌症、遗传病等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诸多成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进口到国产,让中国制造的身影也开始星罗棋布,迎来了最佳的超速时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流式细胞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正值国庆75周年的辉煌时刻,国内各行各业都沐浴在庆祝国家繁荣昌盛的喜悦之中,国产力量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行业里率先突围而出的优等生企业,旷博生物似乎一直秉持着一套与国家同频共振的精细化成长图谱,这不仅成为了行业内对它最为好奇的点,也是国产力量崛起的缩影。

为此,为度生物高级副总裁、旷博生物总经理赵谦女士在聚光灯下,面对媒体深情讲述了企业紧随国家步伐的积淀与成果,同时,她也以独特的视角对未来行业变革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与预判,彰显了旷博生物作为国产力量中坚的自信与远见。

旷博生物作为一家以研发、生产用于科研及临床诊断生物试剂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科研底蕴的厚度可以回溯到1980年代。在国内生命科学行业方兴未艾之际,高端的试剂往往都来自于进口,当时旷博生物的创业团队希望把国外做产品的经验和能力带回国内,创办一个属于中国的国际一流科研试剂品牌,支持科研创新发展,而这一创举,得益于行业内顶尖科学家的远见卓识,他们敏锐洞察行业趋势,早早布局,于这片沃土中深耕细作。
面对初期市场对国产试剂的刻板印象,旷博生物选择默默积蓄力量,用品质造品牌。同时在国家政策与基金的助力下,旷博生物逐渐积蓄起强大的力量,最终在新时代中崭露头角,引领了本土流式行业的崭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旷博生物是国内最早做流式试剂的中国本土公司之一。

企业建立的技术平台是依托于国际大公司成熟的工业化、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平台的经验,起点颇高。回顾旷博生物在发展过程中,在过去十年就已承担了13项国家重大专项,是国内第一家拿到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三类试剂注册证的公司,转化的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

赵谦女士谈到,在流式诊断试剂中,旷博生物从抗体的开发到纯化标记、从科研试剂到临床注册产品、从试剂到设备,已形成了全产业链,此刻的流式产品线组合是国内甚至国际流式企业中最齐全的一家,涵盖了多种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细胞因子、流式抗体、绝对计数和流式细胞仪等,产品性能得到国内用户的广泛认可。

在快速变革的时代,推动企业前进有诸多核心要素,打造出了高品质、高价值的产品也有诸多方法,旷博生物有哪些策略?
赵谦女士指出,取得好成绩的内核之一也在于人才的培养。据悉,培育人才反哺市场,是旷博一直在持续做的事,在铸就产品成长的十几年间,也培养了一代代人才,在这个流式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年代,旷博系人才在各处发光发热。旷博生物是2009年创办,创始人均是从海外知名大学回国的专注于免疫等领域的科学家,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搭建了旷博生物的创新平台;后来更是吸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血研所)单克隆抗体研发团队,为研发能力增添了强有力的支撑。

众所周知,生命科学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行业,国际巨头长期垄断市场,替代之路具有较高的壁垒。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国内科研及转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内主流产品性能与质量逐渐媲美进口品牌,这为国产替代奠定了有效的基础。具体来看:在空间上,在本土产品与服务具有响应速度快的天然优势;在分类方面,实验室试剂、设备与耗材具备更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在机遇上,医保谈判、集采等逐渐成为常态化,企业需要降本增效,因此在上游原材料上,需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如何打好准备之战,赵谦女士认为,首先要夯实底层技术平台与产品性能,国产替代的基础是产品质量,需要企业具备扎实的底层技术,依自研形成自身产业链,才可媲美进口的产品性能及稳定性,解决卡脖子问题。在业务横向拓展能力方面,生命科学细分赛道天花板低,复盘赛默飞等国际巨头的发展可以发现,企业长远发展需要不断拓宽业务布局。“要抓住政策及市场窗口期,加速扩大市场份额。未来3-5年为国产替代关键期,需要关注同类企业开拓国内客户并增强黏性的进程;在海外市场开拓进展上,政策支持为生命科学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出海机会,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需要加强海外品牌建设,国内外协同发展能为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要关注国内行业标准,中国需要更多的参与制定和推动生命科学行业的国际和国内标准,通过参与标准制定进程,可以提升企业在全球生命科学市场的话语权。”赵谦女士着重强调。总体而言,本土企业有一定的实力和机会打破国际垄断,但需要在技术、质量、服务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https://mp.weixin.qq.com/

责编: editor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