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头条:这些科学家将开始调查新冠病毒的起源

2020-12-05 来源: drugdu 416

《Nature》在头条新闻发表了题为“Meet the scientists investigating the origins of the COVID pandemic”的文章。

全文内容如下:

一位曾协助研究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与骆驼联系在一起的流行病学家、一位研究病原体如何在市场上传播的食品安全官员,以及一位将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与当地蝙蝠联系在一起的兽医,他们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为调查新冠病毒大流行起源而组建的调查组中的一员。

该调查的目的是找出新冠病毒首次感染人类的方式和时间。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但它对人类的传播仍然是个谜。科学家们表示,这是一支高素质的团队,但他们的任务也将是具有挑战性的。

德国联邦动物健康研究所的病毒学家Martin Beer称,这是一支由经验丰富的优秀科学家组成的团队。

该调查组将与中国的研究人员和其他几家国际机构的专业人士合作,将在武汉开始调查。武汉是最早发现新冠病毒的中国城市,调查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中国及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这个国际调查组拥有广博的知识。Marion Koopmans是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专门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的病毒学家。她所在的团队在2013年发现,单峰骆驼是导致MERS病毒暴发的中间宿主,该病毒已导致超过850人死亡。此后,她与另一个小组成员——多哈公共卫生部的流行病学家Elmoubasher Farag合作,对骆驼进行了MERS抗体检测。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Koopmans追踪了新冠病毒在欧洲水貂养殖场的快速传播。她说,对大流行起源的研究需要探索动物作为毛皮和食物中的角色。

Koopmans说,该调查组对大流行是如何开始的持开放态度,不会排除任何可能的情况,包括新冠病毒从实验室意外逃逸的可能性。科学家此前曾告诉《Nature》杂志,病毒很可能是从蝙蝠传给人类的,很可能是通过一种中间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但要确切地排除实验室的情况将是困难的。库普曼斯说:“任何事情都将摆在桌面上。”

另一位调查组成员,肯尼亚国际牲畜研究所的环境与食品安全研究员Hung Nguyen将分享他关于病原体如何在潮湿环境中传播的知识,类似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许多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都去过那里。Nguyen曾调查了沙门氏菌和其他细菌如何通过他的家乡越南和整个东南亚的农场、屠宰场和活体动物市场进行传播的。

调查小组的另一位成员是纽约非营利研究组织生态健康联盟的主席Peter Daszak,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研究冠状病毒。他与武汉病毒学研究所密切合作,常年对蝙蝠进行冠状病毒检测,以确定是否有可能传染给人类的病毒。

Daszak说:“我很荣幸能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自1918年流感暴发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如此规模的大流行,我相信我们非常接近它的源头,可以真正了解它从何而来的更多细节。”

调查组的另一位成员Fabian Leendertz是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兽医,他将带来他在病毒溢出效应事件方面的专业知识。2014年4月,也就是在一名两岁儿童(这是西非报告的首例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死于埃博拉病毒的几个月后,Leendertz访问了几内亚的Meliandou村。

Leendertz的工作,包括对当地人的采访和环境采样,表明疫情的暴发源于生活在当地儿童经常玩耍的空心树上的蝙蝠。这棵树在他到达前几天已被烧毁,附近的蝙蝠中也没有检测到埃博拉病毒。他说这凸显了遏制疫情暴发的难度。

Leendertz说,自新冠病毒出现以来已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许多人只有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这将使确定第一个感染者成为一项挑战。

其他调查组成员包括来自丹麦、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日本的研究人员。

但是柏林大学Charite医院的病毒学家Christian Drosten指出,申请该小组的邀请只发给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OARN)的成员,这是一个在应对疫情方面有经验的非公开组织。许多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没能得到申请的机会。Drosten说,他收到了这封电子邮件,但在度假期间错过了邀请。他们本应该可以发出更多的公开呼吁。

美国乔治敦大学的病毒学家Angela Rasmussen说,尽管该小组的人员素质很高,但10人中有8人是男性,来自欧洲的调查人员占了整个小组的主导地位,而且没有一人来自非洲或南美洲。她说:“那里可能更能代表更广泛的全球科学界。”

她还表示,Daszak与武汉病毒所的联系可能会引发利益冲突,因为该实验室被传言一直是未经证实的病毒意外泄漏的中心。但Daszak表示,他在中国的工作一直都是公开透明的。他与那里的研究人员建立的信任将有助于调查组对大流行初期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该调查组预计将在某个时间抵达中国。(生物谷Bioon.com)

文章来自: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1588.html

责编: editor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