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度学院:长春长生​事件之外,医贸人都该知道的疫苗发展简史

2018-07-30 来源: Ddu 995

这几天,关于长春长生的疫苗不合格事件在朋友圈里炸开了锅。

其实,人类使用疫苗的时间并不长,从爱德华·詹纳医生给人群接种牛痘预防天花以来,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但是,疫苗的出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除了饮水安全以外,只有疫苗对降低死亡率、促进人口增长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连抗生素也无法比肩。

 

一、中国最早的人痘接种法

清代的《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说:“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今安徽太平)……由此蔓延天下。”

早在16世纪时,聪明的中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

然而,早期的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的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

因此,后来人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通过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要连续种七代过后,这个种苗就非常精纯,火毒就汰尽了,用经过七代接种的种苗来给健康人种就安全很多了。

 

二、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疫苗打给了谁?

但是,这种人痘疗法还是不够安全、简便,没能在世界范围普及开来。

1796年,危险的天花在英国盛行,一位名叫爱德华·詹纳的英国医生注意到当地的挤奶女工从未得过天花,但生有永久性的牛痘。他从中受到启发:接种较为良性的牛痘疫苗,或许可以有效预防致命的天花。

于是,詹纳将从挤奶女工莎拉·内尔姆斯手上收集到的牛痘脓疱液,涂到8岁的詹姆士·菲普斯手臂上的划痕中。

爱德华·詹纳

他的理论在菲普斯身上得到了证明。菲普斯成功接种牛痘后,从未得过天花这种每年会杀死40万人的疾病,同时由于接种过程很成功,他也没有生出牛痘。

詹纳的学说得到了认可,并被广泛应用起来。到1980年,天花这种曾经祸害四方的疾病终于在全球范围内被彻底铲除

 

三、轰轰烈烈的免疫大作战

1805年,牛痘传入中国,不过因药品价格过高,这类医疗措施只能做重点示范,离全国普及尚远。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过战乱的国民身体素质下降。于是,1950年,中央下了一道指示,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免疫大作战的序幕。

天花、小儿麻痹、结核病、白喉、百日咳,这五兄弟都是最早开始整治的重点打击对象。同时,重点地区对霍乱、鼠疫、伤寒、乙脑等进行预防接种,有效控制住了这些急性传染病。


要想把疫苗接种做好也不简单。虽然一些大城市慢慢普及了,但那些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贫穷地区呢?

所以到了1965年,毛主席讲话,将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这才有了后来基本合作医疗和预防网络的建立以及70年代始的赤脚医生乡下接种,慢慢把计划免疫的雏形初步落实起来了。

1978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首先解决疫苗冷藏和运输问题:跟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在南方5省进行冷链试点

1984年,卫生部、教育部和妇女联合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的通知》,要求儿童在办理入托、入学时,必须持符合规定、记录完整的预防接种证。达不到要求的补种,否则不能入托、入学。

1986年,多个部分还发布通知,成立了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这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分别以省、县、乡为单位,实现了接种率85%的目标

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疫苗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自主研发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还于1975年自主研发了国产乙肝疫苗等。

 

四、老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进入21世纪,我国免疫规划体系不断补充、修正、完善,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疫苗品种大大增加。

2002年只有5种疫苗防御7种疾病,到2007年已经是14种疫苗防御15种疾病了。其他的疾病也是成绩斐然:

  • 2012 年实现了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
  • 连续 12 年没有白喉的发生
  • 连续 23 年没有脊灰野病毒引起的本土病例
  • 麻疹、流脑、百日咳等传染病发病的几率更是大大减少

根据中检院数据披露,我国每年批签发疫苗5亿-10亿瓶(支),是全球最大的人用疫苗生产国

此外,2011年、2014年,国产疫苗质量和监管系统分别通过WHO评估,我国疫苗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全球通行证,其质量也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

从疫苗只能靠进口到世界疫苗第一生产大国,我们走过的路是漫长曲折的,背后汇集了国际及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和心血。

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粗到细,从简到精…尽管中间难免波折,但是,未来这道老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还会越来越强大

 

六、附疫苗发展时间表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Ddu滴度」(ddunews)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关注我们,每天早上可以准时获取更多实用医贸资讯。

 

 

 

责编: Daisy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