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医保就缺货,“救命药”变罕见药

2018-06-19 来源: 医疗器械网 826

   
 
     “廉价药”一入医保名录就缺货,无论是有药不送,还是有药不售,其本质都是药品商逐利倾向带来的后果。
 
  近日,有多家媒体曝出,被称为乳腺癌“救命药”的赫赛汀自去年纳入医保之后,在全国多地出现缺货状态。这不是孤例。很多价格低廉的“救命药”成了罕见药,或者导致患者无药可用而耽误了治疗,或者因代替使用其他价格昂贵的药物而提高了治疗成本。
 
  救命药成了罕见药,这与医保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宗旨相违背,严重损害了患者的权益。
 
  救命药变成了罕见药,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药却不送药。即由于配送环节成本高,导致药品厂商为了节省成本,不将廉价且有效的药品配送到医疗服务机构。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部分医疗机构地处偏远地区,交通成本较大,而由于居民较少,使得用药量也相对较少。这导致成本远大于收益,影响了药品厂商的积极性。这种情况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常见。试想,如果基层医疗机构缺医少药,何谈发挥“守门人”作用,双向转诊等一系列制度设计便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其二,有药却不售药。即因为价格过低而不对外出售该类药物。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于药品采取“药品目录”和集中招标采购的管理方式,即某一种药品只有进入了药品目录,医疗保险才能够予以一定程度的报销。这种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来与药品商谈判,降低药价、降低民众疾病负担。对于药品商而言,这种机制的运行机理则在于“以价换量”,即通过降低价格来获取更多的销售量,从而实现总体销售额的增加。但若销量的上升幅度无法弥补单价下降带来的损失,那么也就无法实现总体销售额的增加。
 
 
责编: Ddu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