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骨髓瘤市场的「新王炸」,来了

2025-09-02 来源: drugdu 39

在全球百亿骨髓瘤市场的蓝海中,BCMA/CD3双抗正成为改写治疗格局的“王牌武器”。目前该赛道已形成强生、辉瑞和再生元三足鼎立的局面,角逐不断升级。

百亿骨髓瘤市场掘金

多发性骨髓瘤作为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全球治疗市场正呈现扩张态势。2024年该疾病领域市场规模已达283亿美元,并预计以年均6.6%的增速持续增长,根据行业预测,到2032年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21亿美元。全球多发性骨髓瘤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传统药物、生物制剂和细胞疗法并进的竞争格局。

2024-2033年主要市场多发性骨髓瘤关键治疗药物的预测销售额
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Drug discovery,24(4),244–245.

在核心治疗药物中,免疫调节剂(IMiDs)仍占据重要地位。来那度胺作为第二代药物,因其较低的神经毒性及良好的口服便利性,持续占据市场主导,尤其在中国的IMiDs类市场中约占四分之三的份额。第三代产品泊马度胺自2020年上市后也快速放量,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替代潜力。尽管该类药品面临专利到期所带来的挑战,但其贯穿多线治疗的基础地位仍将支撑其在2033年时占据约38%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以CD38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表现尤为突出。强生公司的达雷妥尤单抗自2015年获批以来,适应症已全面覆盖从后线到一线的治疗场景,2023年全球销售额高达97亿美元,更在2024年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16亿美元,成为该领域首个跨入“百亿级别”的明星药物,显著拉动了整个市场的增长预期。

另一方面,蛋白酶抑制剂市场则出现结构性分化。早年一线选择的硼替佐米受到国家集采政策冲击,销售额明显下滑;卡非佐米因存在心脏及肾脏毒性问题,市场表现持续低迷;口服制剂伊沙佐米虽提高了用药便利性,但联用方案较为单一,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传统化疗药物则因不良反应较多,正在被更加精准的靶向药物加速替代。

而在创新疗法层面,以BCMA为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进展迅速,目前全球已有8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BCMA靶点药物上市。仅CAR-T产品就有4款获批上市。其中,西达基奥仑赛表现尤为亮眼,2022年上市后销售额快速攀升,2024年接近10亿美元,展现出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国内获批上市的有驯鹿生物的伊基奥仑赛和科济生物/华东医药的泽沃基奥仑赛。随着CAR-T疗法临床试验阶段不断前移,其在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正在被持续挖掘。

BCMA/CD3双抗赛道角逐升级

近年来,BCMA/CD3双抗赛道竞争激烈,成为全球药企争夺的焦点。目前全球在研的BCMA/CD3双抗已超过10款,随着再生元制药Lynozyfic于2025年7月获FDA加速批准,该赛道已形成强生、辉瑞和再生元三足鼎立的局面,角逐不断升级。

其中,强生旗下的特立妥单抗(Teclistamab)率先于海外获批,并于2024年6月获得NMP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线治疗的RRMM成人患者。该获批基于其关键I/II期MajesTEC-1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其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3%,且显示出持久的疗效,在18个月时仍有57%的患者处于缓解状态。基于显著的临床价值,强生对其全球销售峰值给出超过50亿美元的预期,充分印证了该靶点的市场潜力。

紧随其后,辉瑞的埃纳妥单抗(Elranatamab)也于2025年3月在中国获批相同适应症。其支持的MagnetisMM-3试验数据显示出深度且持久的疗效,30个月DOR率为61.0%,mPFS为17.2个月,mOS为24.6个月,且安全性可控,未出现新的风险信号。这两款先行产品的接连上市,正式开启了国内百亿级骨髓瘤市场双抗疗法的角逐。

2025年4月,再生元Linvoseltamab获欧盟委员会(EC)有条件批准,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三类药物(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抗CD38单抗)治疗,且在最后一种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复发/难治性MM成人患者;2025年7月,再生元Linvoseltamab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多发性骨髓瘤(MM)成年患者。关键性Ⅰ/Ⅱ期临床研究LINKER-MM1研究数据显示:ORR为70%,其中45%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或更佳疗效,首次缓解的中位时间为0.95个月。尽管再生元较竞争对手晚进入市场,但其通过临床优势及响应适应每月给药方案实现了差异化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下一代技术布局已经展开,艾伯维斥资7亿美元预付款取得了Ichnos Glenmark Innovation开发的三特异性抗体ISB 2001的权利。该药物同时靶向CD38、BCMA和CD3,相比双特异性抗体可能对BCMA表达量低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结合力,从而降低耐药性风险。一期临床数据显示,ISB 2001在35名复发或难治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取得了79%的总反应率,近30%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国产力量崛起

随着国产创新药企持续发力,中国研发力量正在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赛道快速崛起。

在研发进展方面,国产BCMA/CD3双抗药物展现出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

康诺亚的CM336在临床研究中显示52%的患者达到严格完全缓解,目前处于II期临床阶段。2025年6月,其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突破性案例荣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两例多次治疗失败的患者经CM336挽救治疗后快速缓解并维持疗效超6个月,安全性良好;

智翔金泰的GR1803通过高亲和力靶向BCMA抗原、低亲和力结合CD3的策略,精准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2024年EHA年会数据显示,其对既往经过至少3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显示出显著客观缓解率,髓外浆细胞瘤患者也表现出较突出疗效。

此外,岸迈生物的EMB-06正在开展针对复发或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I/II期研究;正大天晴的TQB2934也新增用于治疗成人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的适应症,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凭借卓越的临床数据,中国研发力量逐渐赢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2024年9月,岸迈生物将其BCMA/CD3双抗EMB-06的全球权益授予Vignette Bio,交易首付款及股权对价达60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更高达5.75亿美元;

2024年11月,维立志博则凭借其创新性的CD19/BCMA/CD3三抗LBL-051,与Aditum Bio共同创立Oblenio Bio公司并获得资金支持以加速临床推进;

同一时期,康诺亚与Platina Medicines达成协议,授予其BCMA/CD3双抗CM336海外权益,获得16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6.1亿美元里程碑款;

2025年1月,先声药业与艾伯维就GPRC5D-BCMA-CD3三特异性抗体SIM0500达成的协议,潜在交易金额高达10.55亿美元,进一步丰富了国产双抗药物的布局。

2025年6月,智翔金泰就GR1803以7.12亿美元总金额授权Cullinan覆盖海外市场,探索GR1803在自免领域的应用,开拓增量市场。

结语

随着BCMA/CD3双抗赛道的持续升温,中国药企崭露头角,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即将进入一个更精准、更可及的新时代。

https://news.yaozh.com/archive/45982.html

责编: editor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