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来源: drugdu
39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逸鹏)“今年年初,国内首个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标志着产业迈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目前,多个干细胞品种已进入二期、三期临床试验。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通过‘先行先试’政策,为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试验场。”4月25日,在2025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王广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干细胞治疗的核心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只有经过严格标准化生产、药监部门审核及临床验证的干细胞产品,才能真正惠及患者。
谈及干细胞治疗在未来2至3年临床转化的方向,王广基表示,免疫调节、组织修复、抗炎治疗等领域值得关注。“例如肝病治疗,本质是抑制炎症反应,干细胞在此类适应症中潜力巨大。”但他同时提醒,当前获批产品仍集中在有限病种,临床应用需要精准定位,“干细胞不是万能药,必须明确机制与适应症”。
针对产业化挑战,王广基直言“安全是生命线”。据了解,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落地的三项干细胞治疗项目中,患者筛选被严格限定为“中重度但非濒危病例”,以确保疗效可验证、风险可控。
同时,王广基呼吁,要建立全国性政策框架,杜绝来源不明或污染细胞流入市场,“打干细胞的人必须清楚自己注射的是什么”。
对于干细胞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王广基持审慎乐观的态度。“抗衰老效果需科学验证,不能神化疗效。”他认为随着产业化推进,干细胞单次治疗成本将逐步下降,“未来或可覆盖更广泛人群,但前提是建立普惠化安全标准”。
针对行业乱象,王广基重申“精准治疗”的理念。“必须厘清干细胞的体内过程和作用机制,而非笼统宣称‘逆转衰老’。”王广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