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获刑 13 年,阿斯利康骗保案风暴未了

2024-12-06 来源: drugdu 226

2024年6月至9月,多起阿斯利康骗保相关案件陆续宣判,一项被检方命名为“星星计划”的操作,揭开了医药代表篡改基因检测报告,骗取医保基金的冰山一角。阿斯利康,这家在华增长速度最快的英国跨国制药企业,最受瞩目的医药行业“销售冠军”,被曝卷入多起“骗保案”。

记者获得的多份刑事判决书中显示,过去三年间,仅深圳、福建两地,已有多起阿斯利康“骗保案”开庭审理或宣判,在重庆、江西亦有案件等待开庭。有医药行业人士指出,阿斯利康骗保案可以说是跨国药企近年来在国内引发震动最大的一次事件。

基因检测报告的重要性堪比“判决书”——决定癌症患者能否匹配上合适的可能救命的靶向药,而该药是否已被纳入医保并符合报销条件,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更是极重要的“闯关”。
相关判决书显示,为将肺癌“神药”泰瑞沙纳入医保报销范畴,阿斯利康医药代表自行修改基因检测报告,或与基因检测公司勾结修改报告,甚至未做检测即出报告。记者统计,目前各地阿斯利康骗保案累计涉案金额约三千万元,从基层医药代表到大区经理,已被判刑的员工最高刑期长达13年半。

吊诡的是,骗保案持续发酵后,有基层医药代表称,篡改检测报告是因同情患者;有基层医药代表则称,篡改检测报告经高层知晓同意。同情、默许还是合谋?

引发骗保风波的,正是阿斯利康的明星抗癌药“泰瑞沙”(甲磺酸奥希替尼)。
奥希替尼属于第三代EGFR-TKI抑制剂,这款药物的出现,有效抑制了肺癌用药耐药性的问题,堪称肺癌领域的神药。2016年9月3号,奥希替尼递交临床申请,2017年3月,获批上市,仅用时六个月。次年,奥希替尼进入国家医保,2020年,医保谈判续约使药品价格下降超过60%。这个速度,在当时的国内医药环境中,是绝无仅有的速度,彼时,一款药物从申请到上市,往往需要至少三年

问题在于,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适用。从2018年10月开始,检出T790M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泰瑞沙”可以走医保报销;2019年9月起,“泰瑞沙”虽然能用于T790M阴性患者的一线治疗,医保报销不再需要EGFR T790M突变阳性检验结果,但直到2021年3月医保目录更新,患者才可以走医保报销。

“泰瑞沙”进入医保后,价格从5.1万元一盒降至1.53万元一盒,后又降至5580元,自费与医保报销的费用差异巨大。这也意味着,非T790M阳性患者,如果使用“泰瑞沙”且想要通过医保报销,篡改基因检测报告的行为可能性是存在的。

这种背景下,2021年7月,深圳市医保局根据举报线索,发现阿斯利康涉嫌篡改肿瘤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骗取医保基金,17名员工涉案。医药代表们的造假方式通常很简单:他们会替患者寄送检测样本,拿到报告后直接将患者的EGFR T790M阴性结果P图修改为阳性;还有医药代表,私自收取患者2800元的检测费用,未送检就直接出具了报告。知情人士称“医药代表为了提高销售业绩,患者则是希望‘盲试’药物,看看是不是恰好有效。”

阿斯利康骗保案如何在福建多地兴起?其中一个手段——“星星计划”不得不提。2019年1月开始,曾任阿斯利康福州、泉州地区经理黄伟向中间人王超询问,是否有可以做T790M单靶点检测的资源,费用要低一点。黄伟提出,希望检测阳性率要高一点,别像其他公司那么低。王超则称,如果想要“包阳报告”,就在送检申请单上画一个五角星,这样健路公司就会出阳性检测报告。后来,标星的检测单,健路公司确实都出了阳性检测报告。据同案人供述,仅2020年以后,阿斯利康药代向这家公司送检的数量为397份,其中加“星星”的有三十多份。

除了上述三人,“星星计划”还牵出了二十多名药代和地区经理、大区经理。
一位黄姓医药代表供述,2020年6月,他从黄伟处了解到了“星星计划”,以及检测抽成:做一项T790M单基因检测提成200元,多基因检测提成4000元。案发前,他总计抽成获利5万元左右。

除了“直接获利”的医药代表,还有部分中层领导被“业绩说”牵出。一名业内人士评价,这家公司会制造和传递业绩焦虑。“首先就是他们开会比其它公司多,在会议上强调时间多么紧、任务多么重;其次就是有各种各样的、细化的考核指标,每个团队不一样,都是为了鞭策一线员工设置的。”另一名在外企工作的药代提到,获取患者信息是一种常见的有助提升业绩的手段,是否会采取这种不核对手段主要看销售团队的小领导作风。“有些狼性团队甚至每周对患者信息录入数量有KPI要求。”他说。

这种方法的效率并不算高,但依然有人前仆后继地尝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两年部分MNC在华业绩承压比较严重,阿斯利康便是个中代表。“总部应该不用给明确的压力到中国和新兴市场,毕竟一直以来中国的投资都在增加。主要是中国这边给自己定的指标偏高,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上述离职员工说到。

从市场端贯穿到销售端,阿斯利康的在华策略一直以激进风格著称。相关人士拿公司曾经的呼吸业务线为例:为了推广某款儿童哮喘产品,公司在各地建立大量雾化中心,以“终身服用”为基点宣传疾病管理理念。“事实上儿童在免疫力提升后有自愈可能,终身服用激素类药品的理念并不算正确。但当年确实实现了很好的市场增长。”而当这种激进的传统遭遇增速滑坡,KPI文化会变得更加疯狂。

2023年,从地域收入来看,阿斯利康中国区营收58.76亿美元,同比增长7%,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13%。从在华业务占比上来说,阿斯利康在所有MNC中稳稳占据第一;但从增速上来看,公司在华业务无疑响起了警报:同期默沙东在中国地区营收增幅达32%,后来者诺和诺德、礼来的增幅也突破了两位数,达到了11%。

业绩滑坡带来裁员。“被阿斯利康优化后,员工往往会感觉找工作很困难。”罗岚说到,“首先就是,你从一个出过事情的业务部门出来,人家也不太敢要;其次是,阿斯利康给的薪水比较高,而现在属于雇主市场,即使你说接受降薪,但雇主总会觉得你降薪后来的,在我这里的稳定性不好。”同时,如今阿斯利康的一线代表中充斥着大量的90后、甚至00后,工作年限短,年薪加奖金都不算高,因此拿到的赔偿比较少,也更倾向于通过举报、爆料等手段争取权益。

曾在阿斯利康工作的医药代表陈晓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型跨国药企并不会傻到依靠骗取医保资金来生存,一旦出事风险太高,但销售部门领导为了冲业绩,可能背着公司指使医药代表做不法之事。“出事儿医药代表背锅,没出事儿销售经理高升。”在王磊被带走调查后,阿斯利康中国目前暂时被全球总部接管,一些新的合规政策及要求也在发布,公司业务总体运行稳定,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但整个行业都在“观望”,看阿斯利康的后续会如何收场。
就当前的官方通报来看,阿斯利康骗保案的涉案人员,尚未提及患者、医生。但这场旷日持久的“骗保”大案,还没有到尘埃落定的时刻。

https://mp.weixin.qq.com/

责编: editor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