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问题:为何摄入过多可能损害患者的减肥成效

2025-07-15 来源: drugdu 44

尽管您的许多患者可能认为增加蛋白质摄入是实现减脂和成功控制体重的关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患者应当明白,确实存在“好事过头”的情况。

“我认为蛋白质的摄入量虽然很重要,但在减肥过程中却被过度强调了。过分强调蛋白质可能会忽略掉减肥过程中其他至关重要的目标,比如热量限制、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及充足的营养物质等。”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的内科医生马修·巴格特博士说道。“我会提及蛋白质,但建议不要过度摄入。”

虽然蛋白质是人体构建肌肉和修复组织所必需的关键营养素之一,但患者们应当了解其多种来源。

巴格特说:“瘦肉蛋白是个很好的选择,它可以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比如扁豆、豌豆以及其他高蛋白蔬菜。不过,均衡的饮食是必不可少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能量生成、激素调节以及整体身体机能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过量摄入的健康影响

蛋白质的需求因人而异;不过,持续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可能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就有肾脏疾病的人来说,这一点据马里克·理查森医生(医学博士)所述,他是波士顿地区“碳健康”诊所的家庭医生。

他说:“长期如此,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肾脏永久性损伤。” 此外,如果饮食以肉类为主,那么可能会导致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从而提高患心血管疾病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理查森指出。

摄入过多蛋白质还可能带来另一个风险,那就是胆固醇水平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质的来源。理查森表示:“富含动物蛋白的饮食——尤其是红肉或加工肉类——通常会带来更多的热量和饱和脂肪。”“这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高胆固醇和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并促进整体代谢健康。”

通过将蛋白质粉末添加到日常食物中(如奶昔、酸奶和燕麦粥)来进行蛋白质补充,也能显著增加患者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要注意的是,要探讨这些常见的做法会对整体营养平衡产生何种影响。

此外,一定要告知您的患者,包装食品或强化食品也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加。

纽约布鲁克林的注册营养师、营养学会发言人特蕾莎·吉内利表示:“企业通常会在多种产品中添加蛋白粉或大豆蛋白分离物,这些产品包括蛋白片、蛋白饼干、粉末、饮料混合物、植物性肉类替代品、牛肉干、玉米饼——尤其是适合生酮饮食的版本——煎饼和华夫饼混合物。”

在提及如何将蛋白质“添加”到强化食品中的同时,也应当指出哪些食物是比其他食物更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蛋白质的来源很重要:红肉,尤其是牛肉和猪肉,与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升有关,”詹蒂莱说道。“加工肉类,如培根和香肠,一直与冠心病及糖尿病的高发风险存在关联。”

詹蒂莱表示,更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如禽肉和鱼类,与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有关。她还说:“坚果、豆类和大豆也与降低患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有关。”

社交媒体在蛋白质热潮中的作用

推动人们追求蛋白质的另一个因素是社交媒体。一些患者可能会受到他们喜爱的网红的影响,从而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实现减肥目标。

巴格特说:“我经常看到很多人设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蛋白质摄入量目标,这些目标是他们从 Instagram 和 TikTok 等社交媒体网站上获取的。还有一些患者即便我已经表达了担忧,他们仍坚持采用生酮/肉食饮食模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们会探讨如何尽可能优化饮食,比如如果他们打算继续这种饮食方式,我们会关注血压、糖尿病或胆固醇等问题。”

巴格特最后表示,减肥需要保持热量摄入低于消耗的水平,虽然蛋白质很重要,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分散人们对前者(即控制热量摄入)的关注。

巴格特说:“要保持肌肉量,锻炼比蛋白质摄入更为重要。许多患者并没有充分进行身体锻炼,他们若能提高锻炼强度而非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会受益更多。”

向患者提供最佳蛋白质摄入量的指导

理查森表示,健康目标应当因人而异。“我总是力求将我的建议与患者的具体目标和生活方式相契合,”他说,“当他们明白我的建议是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制的,他们就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并支持这个计划。”

此外,医疗从业者应当认识到,在蛋白质摄入量方面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标准。“患者的需求取决于(他们的)健康目标,比如是增肌、减肥,还是仅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理查森说道。“适度是关键,同时也需要提供指导。”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为诸如肥胖症等病症提供营养咨询服务。专家表示,提供这一资源有助于患者养成更均衡的饮食习惯。“深入研究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这是注册营养师的专长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营养与饮食学会的詹蒂莱说道。“一份详尽的饮食回顾,结合生活方式评估,能够揭示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的情况,或者找出导致过度进食或皮质醇水平升高的压力因素。”

詹蒂莱还建议医生们强调,保持均衡的饮食至关重要。“要知道,我们的身体要正常运转,就需要摄取均衡的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她说道,“适量食用各类食物是关键所在。摒弃或推崇某一特定食物类别并非长久之计,也不利于健康。”

来源:医景网

责编: editor
分享到: